阅读文字

每天多一点阅读,让文字有温度~

© 阅读文字
Powered by LOFTER

读书这件事

文/小头哥哥

最近在读小说,我一直以来都不怎么感兴趣的小说。不爱读小说一是因为篇幅过长,得空只能看几页,一本书零零散散读好长时间才读完,二是怕受到剧情的吸引疯狂的读完,就是为了知道结局,如此便去了读书的意义。
我的童年和中学时代并未在书的陪伴下长大,我所指的书是指除课本教材之外的书,空余时间都在做题写作业,读书是为了考试得高分,读的课外读本也都是关于如何写好作文和辅导类的书籍。这造成很多人早早看过的名著和小说我都不知道,没听过,我只知道课本里有节选的那些作家。这是很可悲的。在时间最充裕的大学四年里,我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书,除实用书之外,那时在图书馆借过不少英语能力书,但都是为了考试和就业,为了提升自己的生存技能,说白了为了混一口饭吃。没有什么兴趣可言,所以只能在设定的框框内规规矩矩地走,在我所被限定的视野里。
我记得在高中暑假时买了本路遥的《人生》来看,翻看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和感受,然后就忘了一干二净,或许那个故事也很令人感动吧,只是我当时没有想到那么多,不会问从中收获什么。那时期,班里有这样一批男生他们没日没夜地看着武侠小说,那些书纸张极其差又发黄,晚上熄灯后在被窝里拿手电筒熬夜看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不明白那有什么好看的,看完一本又一本又有何意义可言?我宁愿读我的课本,这样最起码可以在考试中得到更高的分数,进而上个好点的大学。
我作文写得不好,想必都是因为我读过的书着实太少,《红楼梦》、《三国演义》,然后没了。每次看到作文题目,我几乎从来不打草稿,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能写出什么好的作文来?肚子里本来就没有墨水,所以就只能写点说明文,随便东拼西凑,够字数就完了。让我编故事,不行,什么都没经历过,按部就班的上小学、初中然后高中,上哪里找什么素材?那你怎么平时不多观察观察生活呢?有人会这么问。我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你还叫我上哪儿去观察生活,观察其他同学的三点一线生活,还是一块跳墙出去鬼混体验生活,还是我自我感觉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后来我老想学点写作速成之法,就开始研读历届高考满分作文,人家为什么写得那么优秀,有条理,头头是道而且非常符合批卷老师看重的得分点,高考成绩下来我知道,我的努力又打水漂了,别人的东西如何复制的来?
记忆是有限的,存储在脑子里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进会慢慢被放进回收站。少年时看书并不是为了能懂得书中内容,或者写个长篇大论,或者从中幡然醒悟,都不是。少年读书主要是培养一种读书的爱好,接受书香的浸染和熏陶,让孩子从小有一个更为开阔的视角,而不仅仅限于书本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内容。少年时读过的书可能到成年后会忘的一干二净,只记得读过这本书,具体什么内容想不起来了。但并不能因为想不起来,就否定阅读时在稚嫩心灵中所种下的种子和灌入的养分。小学每年开学都会发新书,最喜欢的不是语文课本,因为害怕老师即将要我们背诵的一大段又一段的文章,还有背错字挨一小棍的疼,最喜欢的是那本装有很多故事的阅读书。每次都兴奋地拿回家看里面的故事,一次还不敢看太多,怕看完就没的看了。其实我也是很爱看书的,只不过那个时候家里没什么书可看,也没有什么卖书的地方可寻。也因为这样,我的童年是另一番模样,我没有常常呆在家里看书,而是天天放学先跑回家急急忙忙写完作业,然后立马跑出去跟一帮同龄和比我小的孩子们到处疯玩儿,抓麻雀、扔毽子、蹦方格、打陀螺、烤地瓜…..
可待到我有机会或借或买很多好书的时候,我把看书这事儿给忘了。书在我世界里消失了,甚至学习英美文学时老师推荐让看的外国名著,我为了不挂科也只是死记硬背住书名和作者以及书的大概内容,我尤为讨厌开的这一科,最后我还落了个挂科的下场。我都在干嘛那时候?我在翘课睡觉,逛街,看电影,吃小吃,谈对象,总之就是没有时间看书。这是我最为后悔自己在大学没有做的事情。我浪费了整天对我开放的图书馆,我把整个青春投给了所谓的爱情,后来爱情给我丢了一连串的问号和省略号。当选择一条路的时候就意味了舍弃了另一条可能的或更美好或更丑陋的路。
为什么还要读书呢?我会问自己。书好像是一种情结,一种单纯的对知识的向往,一种不肯割舍的情怀,等等。但有多少人只是把书供奉起来,束之高阁呢?然后推说没空看,那你为什么还要放在哪儿?答曰:放在那里觉得心安。我想说放在心里脑子里会不会觉得更心安一些。那根本就是自己建造的空中楼阁,虚有其表。满屋的名著都不能洗净流露出的媚俗。把这一点弄清楚再问,为什么要读书呢?关于读书的名言不消多说,在网上一搜估计手抄一天都抄不完。这个问题不是问给别人听,就是要问自己!因为,呃,嗯,打发时间?好一个理由!学习知识?充实自己?有点靠谱!说明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想补救。那就开始吧,还犹豫什么?因为,呃,嗯,看啥书啊?看书就犯困,看书太慢了,看书集中不了注意力,看书枯燥无味,静不下心来看,一堆借口估计几页纸都写不完。读书,是为了收获,如果读的书不能让自己有所获,那纯粹是浪费时间。如果读的书给你灌入了不良思想,那你就赔大发了。读书就是要你投入作者的思路,随着他一同去感知他所建构的世界,看到他所看到的,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把自己融入进去,而不止做一个旁观者,用他抛出的问题来拷问自己,读完一本书要有一连串的问号而不是省略号或句号。读书就是在发现自己不为所知的一面,认识自己,洞彻自己。
那读什么书呢?我会问自己。那你喜欢什么书?呃,嗯,没啥喜欢的。我平生最讨厌的就是这句话,一问三不知。不过也可以理解,有人问我为啥不看世界杯?我的回答就是没认识的人。归根结底还是我不想看,我知道主要原因在这儿。你当然不知道喜欢啥了因为你没那心读书,别不承认了!我记得两年看NBA时,我就认识詹姆斯,也不懂什么篮球规则,或者什么战术更别提了。后来看的多了,我喜欢的球星也越来越多,认识的面孔和名字日渐增加,对篮球规则也熟悉了点,还能了解一星半点的战术。所以首先要有意愿,然后找一个切入点发散,坚持下来,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天才,有这么多好书自己还没来得及拜读。他们眼里的世界,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不读,不认真读,自己永远不会觉知。但无论什么书,我想我一定不想再读什么考试用书。
梭罗的《瓦尔登湖》里面有一句话,我尤为珍爱:挡住眼睛的光线对我们而言是黑暗;只有当你醒来的那天,黎明才会到来。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是一年前,我忽的发现自己是不是一直都在沉睡?从来未曾清醒过?我感到害怕。如果自己不醒来,黎明永远不会出现的。我该从怎样的梦里醒来呢?
有时你从书中读到的是孤独,一种能瞬间摧毁掉你所有防御的孤独;有时你从书中读到的是爱,一种能把你从挣扎的悬崖峭壁拯救过来的爱;有时您从书中读到的是另一个自己,然后发现自己弱小的像蝼蚁,上帝手指一摁,你就一命呜呼。
我很欣赏能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人,能在画板上挥施魔法的作画者,以及那些音符的捕手。后两者我只有羡慕的份,此生亦不可实现。但也许我可以表达自己,清楚明了的表达自己。
读书,在这方面或许能帮助我。

评论 ( 29 )
热度 ( 199 )
TOP